• 會員限定:每消費滿NT$1000,累績NT$30回饋金 Shop Now!

翡翠有瑕疵怎麼辦?帶你認識翡翠常見的「棉、紋、裂、黑點、蘚、沙眼、雜色」



很多人第一次挑選翡翠玉鐲時,看到裡面有「白白的棉花狀東西」、「黑點」甚至「小孔洞」,其實這些都是天然翡翠裡常見的內含物。今天就來聊聊翡翠常見的幾種「瑕疵」,幫你分清楚哪些會有影響,哪些只是天然特徵。


1. 棉(棉絮)

翡翠的「棉」看起來就像雲霧或棉花,常呈現白色或淡色。雖然會讓翡翠透明度降低,但有時候反而讓玉鐲看起來更溫潤,有一種「糯感」。


2. 紋 

「紋」是翡翠裡的線狀結構,有點像礦物生長的年輪。行內也叫「石紋」。大多數紋不影響佩戴,但會影響觀感。


3. 裂 

裂縫可能是天然形成的,也可能是後天撞擊造成的。比起「紋」,裂會影響翡翠結構強度,特別是手鐲,一旦有貫穿裂,基本上就沒辦法安全佩戴。


4. 黑點 

翡翠裡的黑點,多數是碳質或其他礦物雜質,看起來像小黑痣。黑點會讓外觀稍微打折,但如果位置不明顯,通常不影響佩戴。

5. 蘚 —— 像苔蘚一樣的紋路

有些翡翠會出現「苔蘚狀」的綠色包裹體,看起來像有植物在裡面,行內稱為「蘚」或「蘚花」。


6. 沙眼 

沙眼就是翡翠表面或內部的小孔洞,通常是天然形成的。它會影響翡翠的拋光和光澤,看起來不夠細膩。


7. 雜色

天然翡翠不可能顏色百分之百均勻,常會出現其他顏色的斑點或條帶,這就是「雜色」。



上一頁 下一頁